为切实抓好南昌市早稻生产,保障粮食稳产增收,结合当前气候特点及南昌早稻种植实际(以机插秧、直播稻为主),现就早稻移栽、直播及田间管理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:
一、机插早稻生产管理要点
1.秧苗期管理
(1)温度调控: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遇低温寒潮及时覆膜保温,防止烂秧;晴天及时通风炼苗,避免高温灼苗。
(2)水分管理:保持秧盘湿润不积水,移栽前3~5天适度控水炼苗,增强抗逆性。
(3)病害防治:秧苗2叶1心期喷施30%甲霜·恶霉灵(1000倍液)预防立枯病,出现绵腐病可用50%氯溴异氰尿酸喷雾。
2.送嫁肥与送嫁药
(1)送嫁肥:移栽前5~7天每亩秧田施尿素3~4公斤(忌过量,防烧苗),促进新根萌发。
(2)送嫁药:移栽前2~3天喷施氯虫苯甲酰胺+吡蚜酮+三环唑等,防控稻飞虱、二化螟和稻瘟病。
3.大田整理
(1)精细整地:提前整地,做到“田等苗”。翻耕深度15~20cm,田面高低差≤3cm,达到“平、烂、净”标准,
(2)基肥施用:亩施45%复合肥(15-15-15)30~35公斤+腐熟有机肥500公斤,翻耕后耙匀。
4.及时机插
机插秧秧龄控制在20~25天,叶龄3~4叶。插秧机作业前调试株距和取秧量,插秧行距25~30cm,株距12~15cm,确保亩插1.8~2.2万穴,杂交稻每穴2~3株,常规稻5~6株。插深控制在1.5~2.0cm,确保直立不漂秧,漏插率≤5%,插后及时查苗补缺。
5.插秧后管理
(1)水层管理:移栽后保持2~3cm浅水层促返青,分蘖期浅水勤灌,亩茎蘖数达20万时晒田控蘖。
(2)分次追肥
返青肥:移栽后5~7天亩施尿素5~6公斤;
分蘖肥:移栽后12~15天亩施尿素8~10公斤+氯化钾5公斤;
穗肥:幼穗分化Ⅱ期亩施尿素3~4公斤+氯化钾4~5公斤。
(3)草害防控
一封:可在插秧前1~3天,用丙草胺乳油或苄嘧·丙草胺等封闭处理,保持浅水层3~5厘米,形成药膜抑制杂草萌发;也可在机插后5~7天,用丙草胺、苄嘧·丙草胺或噁草酮·丁草胺等拌细土或肥料均匀撒施,施药后保持3~5厘米水层5~7天,忌水层淹没秧心。
一杀:后期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茎叶喷雾处理,如针对稗草、千金子可选用2.5%五氟磺草胺或10%氰氟草酯茎叶喷雾。
二、直播早稻生产管理要点
1.播种前准备
(1)种子处理:浸种前晒种1~2天,采用25%咪鲜胺2000倍液浸种12小时预防恶苗病。
(2)田块整理:播种前开好“十字沟”“围沟”,确保排灌畅通;亩施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。
2.播种技术
(1)适期播种:日均温稳定≥12℃时抢晴播种(推荐4月上旬),避开倒春寒。
(2)精准播种:杂交稻亩用种量2~2.5公斤,常规稻4~5公斤,确保均匀撒播。
3.播后管理
(1)水分调控:芽期保持田面湿润无积水,防烂种;3叶期前,浅水促分蘖,遇低温灌深水护苗;分蘖盛期及时晒田控苗。
(2)分次施肥
断奶肥:2叶1心期亩施尿素4~5公斤;
分蘖肥:4叶期亩施尿素6~8公斤+氯化钾5公斤;
穗肥:看苗施穗肥,幼穗分化期亩施尿素3~4公斤+氯化钾4公斤。
(3)杂草防除
一封:播后2~4天,可用苄嘧·丙草胺封闭;
二杀:3叶1心后稗草2~3叶期,可用噁唑酰草胺+氰氟草酯茎叶喷雾;
三补:对残留杂草针对性补喷,注意避开高温时段。
三、其他建议
1.推广绿色高效技术,如侧深施肥、绿色防控、无人机作业等。
2.加强农情监测,及时推送气象预警和病虫情报。
3.做好防灾减灾,寒潮来临前灌水护苗,暴雨后及时排涝,抽穗期高温干旱灌深水调温。